近年來,大腸癌的發生率逐漸攀升,成為我們必須關注的健康議題。尤其在衛福部近十年的統計資料中,大腸癌已經成為癌症之首,對於50歲以上的民眾和有家族病史的人來說,更是高風險族群。而其中絕不能忽略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大腸息肉。
看似小小的大腸息肉,實則是大腸癌的元凶,但其實只要定時做大腸鏡檢查,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。而什麼是息肉?又該要多久追蹤一次?知己知彼,才能百戰百勝,在這篇文章中,將帶您深入探討大腸息肉的種類、症狀、追蹤以及如何有效預防。
什麼是大腸息肉?有哪些種類?
大腸息肉的定義是指大腸黏膜上皮有不正常的增生隆起。根據不同的形態,大腸息肉分為三種主要類型:發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。每種類型在形態和性質上有所不同,但都可能是大腸癌的潛在前兆。
大腸息肉引起的症狀
大腸息肉可能引發一系列症狀,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應盡早檢查就醫。其中一些常見症狀包括:
- 1. 直腸出血:若有直腸出血症狀,可能會在排便時出現肉眼可見明顯的血液,或是在潛血測試中檢測到血液存在。
- 2. 莫名發生缺鐵、貧血或體重減輕:大腸出血可能導致體內鐵分流失,進而導致缺鐵性貧血,臨床上則表現為疲乏、頭暈等症狀。若有無故的體重減輕,也可能是大腸息肉導致。
- 3. 排便習慣改變:如排便頻率、形狀、質地等無故改變。
- 4. 腹痛:雖然腹痛在大腸息肉中較少見,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。
哪些大腸息肉需持續追蹤
針對某些特定狀況的大腸息肉,需要進行密切的追蹤,以確保健康。這些情況包括:
- 1.大腸腺瘤的「單顆」直徑超過1公分。
- 2.大腸腺瘤的「總數目」超過3顆。
- 3.大腸腺瘤具有「絨毛狀結構」,這可能是惡化的前兆。
- 4.大腸腺瘤已經達到「高度分化不良」,代表病變程度嚴重。
預防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的關鍵
想預防大腸息肉與大腸癌,最好能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,提早發現大腸息肉,並進行適當的處理,避免惡化成大腸癌。此外,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,攝取足夠的蔬果、纖維和水,減少高油脂、高糖分的食物攝入,對於預防大腸癌也非常重要。
透過了解大腸息肉的種類、症狀、追蹤和預防方法,我們可以更加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健康,遠離大腸癌的威脅。無論年齡大小,我們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,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,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況處於最佳狀態。與其提心吊膽,不如定時檢查!別再因為害怕檢查而錯失良機,讓小病有機會成為大病!姑「息」養奸。